索引號 | 113325000026455663/2022-39077 | 文號 | 麗政辦發〔2022〕50號 |
組配分類 | 市政府文件 | 發布機構 | 市府辦 |
成文日期 | 2022-09-08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麗水市重要水系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2-2025年)》已經麗水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麗水市重要水系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
保護行動方案(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進一步加強麗水市重要水系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結合《麗水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麗水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發展規劃(2020-2035年)》等,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實施范圍。包括甌江、錢塘江、椒江、飛云江、閩江、賽江等水系集水區域,重點聚焦水系干流。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水環境質量更優,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比例維持100%,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水生態環境更美,濕地面積不減少,積極推動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和岸坡生態化改造;水生態系統更穩定,進一步加強全市禁漁期和禁漁區管理,水生生物多樣性和資源量得到有效恢復;水生態環境更加親民,建設省級“美麗河湖”45條(個)。
二、主要任務
(一)嚴格生態空間管控。
1.強化河湖生態空間管控。編制實施水域保護規劃,對重要水域實行特別保護,到2025年,全市基本水面率保持在2.66%以上。制定重要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對河湖岸線實施特殊管制。深入推進水域動態管控、水域調查、水域保護規劃和重要水域劃定、公布等工作。禁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嚴格河道采砂許可管理。加強水系源頭重要生態空間管控,推進大花園核心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確保出境水水質達到或優于II類。
2.優化產業綠色升級。嚴格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茖W確定并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麗水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持續壓減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深入開展高耗能低效企業整治工作。繼續推行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開展綠色低碳工廠和綠色低碳園區建設。實施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升級工程。探索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
(二)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
1.全面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1)高標準補齊污水處理的短板,加快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到2025年,全市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9.5萬噸,新建、改造配套污水管網300公里,完成清潔排放技術改造規模22.3萬噸/日。(2)持續推進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力爭到2024年,9縣(市、區)創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區”,構建“污水零直排區”數字化管理系統。
2.強化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1)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到2025年,新建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15條,全市化肥、農藥施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穩定在40%以上。(2)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到2025年,規?;笄蒺B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比例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3%以上。(3)提高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成4個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和50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全面推進水產養殖尾水的生態化治理,開展水產養殖集中區域水環境監測,探索漁業養殖尾水零直排建設。到2025年,全市規模漁業主體尾水治理率達100%。(4)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出水達標率達到95%,實現既有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
3.持續推進工業污染防治。(1)積極推進涉水產業生態化改造,重點推進合成革、閥門、金屬制品、不銹鋼、木制玩具、竹木加工、汽車空調配件等一批傳統產業迭代升級。實施“低散亂”企業整治新三年行動計劃,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2)深入開展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面推進重點園區及工業企業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完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加強重點園區周邊河道水質監測及監管。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全市重點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4.強化船舶港口水污染控制。實現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來源可溯、去向可尋,基本形成銜接順暢的船舶港口污染治理體系。推動“船—港—城”各環節有效應用長江經濟帶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內河運輸船舶水污染物實現應收盡收,加快岸電推廣使用。
5.加強流域系統整治。編制馬戍口等6個“十四五”新增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保持方案,開展國控、省控斷面走航排查,制定實施“一點一策”治理方案。開展入海河流(溪閘)總氮、總磷濃度控制,推進入河排污(水)口“查測溯治”。到2025年,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維持100%,力爭全面消除縣控及以上斷面Ⅴ類水質,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維持100%。
(三)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
1.加強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重點推進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好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景寧縣小溪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一期)、松陽縣松陰溪干流綜合治理工程。高標準開展“美麗河湖”建設,創建國家河川公園,加快建設“幸福甌江”,推進松陽、景寧幸福河湖試點縣建設,為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級提供樣本。到2025年,全市綜合治理中小河流500公里,建成省級“美麗河湖”45條(個)。
2.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嚴管建設開發侵占自然濕地,保證濕地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退化。統籌推進甌江水生態廊道建設,實施甌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重點加強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浙江云和梯田國家濕地公園等現有濕地公園保護和修復,強化濕地公園建設和管護。到2025年,濕地面積不低于1.25萬畝。
3.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制定重要水系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線生態修復方案,科學保護自然岸線。開展河湖岸線生態化改造與生態緩沖帶修復,到2025年,完成省級下達的岸坡生態化改造任務以及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任務。加快實施甌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因地制宜實施水系連通、水生植物恢復等生態修復措施、濕地水生植被恢復,積極構建“水下森林”系統。高質量推進龍泉市水生態環境示范試點市建設,實施黃村水庫、松陽堰后斷面、縉云光瑤斷面、慶元貴南洋斷面等4個河湖生態緩沖帶試點,推進風化—石門洞、浮云溪、好溪電站—靈山等重點區域生態緩沖帶劃定與生態修復。
4.加強山林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0%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25億立方米。開展重要水系水體含沙量監測分析,在植被破壞嚴重、路橋梁施工、土地開發整理等重點區域實施水土流失專項整治,強化水土流失防治,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3.5%。針對廢棄采礦地,開展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到2025年,完成廢棄礦山修復不少于17個。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到2025年,全市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比例大于91%。
5.建立健全生態用水保障機制。制定重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建立重要河湖生態流量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加強水利水電、航運樞紐等涉水工程生態用水調度管理,制定農村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辦法。到2025年,農村水電站生態流量實時監控率達到100%,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5%以上。探索建立典型河段敏感生態用水保障機制。
(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1.開展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完成錢塘江、甌江等重要水系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資產臺賬和數據庫。對浮游植物、底棲植物等的初級生產力和浮游動物開展調查研究。評估分析珍稀瀕危物種受威脅狀況和增殖放流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制定珍稀瀕危水生物種名錄。開展外來水生物種調查,制定外來水生物種名錄。
2.加強重點水域保護。加強水系種質資源保護區、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關鍵生境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或其他保護地建設。規范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
3.實施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拯救保護。綜合采取繁殖保護、親本放歸和幼魚放流等方式,開展珍稀瀕危物種專項保護,實現甌江、飛云江香魚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恢復,甌江倒刺鲃、臺灣鏟頜魚等土著魚類資源修復。開展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水生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
4.嚴格實施禁漁休漁制度。持續推進甌江流域禁漁工作,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禁漁制度,明確禁漁范圍、時間和禁止作業方式。嚴格落實捕撈許可證年審制度,加強捕撈漁民持證生產情況監督檢查,嚴格按照許可的作業類型、場所、時限、漁具數量規范捕撈行為。
5.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將花鱸、臺灣鏟頜魚等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土著物種苗種的人工繁育納入科技專項。創新流域的生態協同管理,改善魚類生境和產卵場等條件,持續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學制定增殖放流方案,加強放流品種的種源管理,形成市縣聯動、流域統籌、因地制宜的放流機制,探索建立放流效果評估機制。到2025年,全市設立土著魚類種苗場等10家,增殖放流苗種達到0.5億單位以上,土著魚類逐步恢復。
(五)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
1.數字賦能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整合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水生態健康調查及地理信息等多元數據,推進生物多樣性信息監管平臺建設。開展全市水系河湖健康評價和水生態健康評估。探索建立環境DNA基礎數據庫。強化水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和應用,深化數字政府綜合應用生態文明場景“碧水行動”模塊建設,建設“天眼守望”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應用場景和水生態環境智慧化監測網。
2.加強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加強重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強化執法檢查,嚴格落實特別保護期禁止捕撈作業等規定。保持對涉漁“三無”船舶、“絕戶網”和涉漁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實施跨界河湖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健全跨部門、區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推動制定水生態保護修復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完善野生動物保護、自然保護地保護等相關法規規章,研究修訂不符合規格標準的漁具名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細化目標任務,抓好督促落實。將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美麗麗水建設和“五水共治”考核內容。各縣(市、區)政府要強化屬地責任,提出針對性舉措,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加大投入保障。各級財政要把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保障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水生態健康調查評價、重要生境保護修復、珍稀瀕危生物物種保護恢復等工作的經費。鼓勵企業和公眾支持、參與水生生物保護事業。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科研院所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隊伍建設,組建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庫,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開展土著魚類繁育、生境保護修復關鍵技術、新污染物溯源等相關研究。
附件:《麗水市重要水系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任務分解表